5)第77章 我要参军_我在大明养生百年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。

  这直接导致,汉人里有许多,豪强豪族,世代学习武艺,囤积田地粮食,打造武器兵器,而且知道兵书谋略和天下大事的人才,没有进入体制内。

  就算是中了科举的汉人,也不得重用。

  比如说施耐庵,大元朝一共百年科举里,汉人中举的屈指可数,他一代大才,硬是让他去钱塘县做个管教书的。

  刘伯温也是,博学多才,将他弄去浙江当闲职,管管教材。

  还有大部分的汉人中了科举之后,被弄去当家庭教师,管家,仓库保管员,图书馆管理员……

  众所周知,我华夏的教师了不得,自有国情在此。

  这样长期下来,汉人多智慧,又多人才,然而不得重用,没有上升阶梯。

  于是,豪强们很快就聚集起来办大事,所以在元末,如韩山童刘福通关先生之类的,并非是普通的农民起义军,他们能够和大元的正规军部队打的昏天暗地,几次击溃元军数十万人的围剿,是因为他们都是汉人大地主豪强,既有钱,又有人,而且闲的没事就练兵练枪,早就磨刀霍霍在准备干大事。

  如今的燕云之地,这种豪强还很多……

  燕云之地,自儿皇帝石敬瑭将这里割让给契丹之后,历经辽国,金国,蒙古人统治,导致老百姓对朝代变迭习以为常,今朝皇帝朝头坐,明日变换大王旗。

  当地的老百姓纷纷抱团组成宗族,村寨。

  不管是对蒙古人,还是对如今的大明,燕云之地的老百姓戒心都很强。

  一个燕云之地的少儿腰间挎着小刀,跨坐在树上,瞧着不远处明军旗帜招展,军威隆重,咧嘴笑道:“哎,你说这明军武庙里拜的真是岳武穆吗?”

  他所问的那树下少年也是腰间挎刀,十分彪悍。

  燕赵和山东等地,武风鼎盛,在元朝时候尤其猖獗,民间百姓行走道上,身上都披挂刀剑,防止被打劫,后来元世祖忽必烈还下了禁武令。

  到了元朝末期,这禁武令已经名存实亡,因为各地纷乱,老百姓出行纷纷带刀,甚至到了如今,这股风气在北方还未衰减,而因为北地常常被蒙古人侵扰,朱元章也并未下令禁止民间佩戴刀剑。

  老百姓们出远门,走远路,多要准备兵器在身。

  今日大明天子驾临,这些燕赵少年郎,纷纷穿着自家好衣裳,腰间佩着短剑小剑,做勇武状,出门来跟着军郎呐喊助威,瞻仰大明官兵威武。

  明初文人施耐庵所着水浒传,和尚道士,出行都腰间挂着刀,实则是北方山东燕云等地真实写照。

  一来这边拦路劫径的强人众多,二来民风彪悍,多习练武术。

  那树下的少年闻言,怒骂道:“你这憨货,岳武穆打的,那是你的祖宗!”

  树上挎刀少年却道:“那又咋了,说书人都说‘撼山易,憾岳家军难’,咱崇拜英雄还不成!”

  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jtxt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